远翔神思咨询公司 点击此处,填写客户项目信息调研问卷

旅游博览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样本案例/1212】

发布-nothackme | 查看- | 发表时间-2013-1-15

点击查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书、商业计划书、可研报告服务


关键字:旅游博览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博览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未来几年内,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将建成使用,随着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交通进一步改善,东部地区通达度继续提高,中西部省区对外联系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将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高速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跨区域的旅游快速廊道建设将逐渐形成,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从而形成东中西梯度递进、南北对流不断强化的旅游交通格局。 
      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基础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形势的整体判断,“十二五”阶段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全球、区域格局的重组变化期,是经济、交通、产业发展模式和科技发展的重大变革创新期,旅游业发展模式也将随之急剧改变。 
      (一) 中国经济转型为旅游业创造新的环境 
      为应对危机实现平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正深化推进,这将为旅游业创造新的环境。
      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三驾马车”中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消费尤其是最终消费将成为重中之重。居民消费率将大幅提升,同时消费结构将由实物为主向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对物质的追求到对人自身发展的追求,来自国民的大众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旅游休闲将是消费规模扩大与结构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同时如何创新制度安排、完善旅游服务以扩大旅游消费,将是下阶段的重要问题。
      二是经济发展的指向转变,由工业化积累财富向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国民福利转变,民生将成为重中之重。其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休闲对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扩大就业、转移和优化财富分配、消化社会矛盾、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共识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成为旅游发展“惠民生”与“促和谐”的关键。
      三是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由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大量物质投入和密集型资本向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效能提高转变,集约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环境利用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和低碳旅游,将是“十二五”期间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
      (二) 国际化、区域化格局深化演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旅游一体化同时,全球旅游重心随着经济中心东移向东亚、中国转移。1995-2020 年中国入境旅游的年均增长率为8%,到2020 年中国将接待1. 37亿入境游客,占世界市场总额的8. 6%,将成为第一旅游目的地国。 
      在国内,受国土功能区划指导,并由于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发展演化,国内旅游区域格局逐渐稳定固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完成,沿海地区将逐渐占领科教、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娱乐、创意与总部经济等知识密集型经济高地,同时随着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兴盛,商务会展、文化娱乐、修学与现代文明体验与海洋旅游将主要集中在东部。
      (三)全国交通建设加快,跨区域交通格局优化改善 
      未来几年内,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将建成使用,随着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交通进一步改善,东部地区通达度继续提高,中西部省区对外联系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将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高速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跨区域的旅游快速廊道建设将逐渐形成,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从而形成东中西梯度递进、南北对流不断强化的旅游交通格局。
      城市交通加快发展,旅游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各地依托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大城市的区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伴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圈、城市带和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截至目前,约有27 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 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建成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近邻化效应将更加显著,中心城市的功能将更加突出,中心城市之间互动加强; 特色旅游区将进一步发展深化,一批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将加快形成。旅游产业布局将重新组合。 
      ( 四) 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混合型业态 
      两大融合趋势更加显著: 一是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大,散客化、自由行旅游方式渐成时尚,以观光游览向结合休闲度假升级转变为主要形式,对原生态、健康生活、文化修养、高尚品位和科技含量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生态、城乡环境等资源,与会展商务、金融保险、传媒信息和创意文化等新经济要素的结合,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会展商务旅游、自驾旅游、海洋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康体健身旅游、高尔夫旅游、修学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呈现,旅游地产、旅游房车、邮轮游艇、家庭游乐设施等新产品日益丰富,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更受青睐。 
      二是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业和地产业等产业进一步融合,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资源和形式,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地产也将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在产业加速融合、混合型业态渐成主流的情景下,传统产业格局将受到挑战,如何重新规划区域旅游以拓展产业功能、引导新业态发展,是下一阶段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五) 新技术革命带来新的产品、业态和商业模式 
      信息化与科技化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使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日趋明显。目前,全球旅游预订系统、酒店预订系统、民航机票预售系统等已广泛应用。
      世界旅游组织商务理事会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旅游客源地将有1 /4 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预订。随着信息化发展与应用,尤其是终端集成技术、3G 网络、互联网宽带和场景模拟技术发展,网络交易、终端销售和虚拟旅游不仅将革新产品创造、营销和市场开发的既有模式,甚至将彻底改变旅游的方式和形态。此外,旅游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不断创新发展,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磁悬浮列车、航空航天、豪华邮轮、游乐设施、大型观光电梯与索道等科技密集的设施设备,将被广泛应用于旅游领域; 依托或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极地旅游、太空旅游、海底旅游、生命旅游、虚拟景观、高新科技园区等旅游业态将涌现发展; 户外运动装备、旅游讲解系统、景区安全监控、旅游应急救援等将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
      本项目拟建设的某市旅游博览中心,首先在顺应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充分把握不断增长的旅游者消费需求,主动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促进旅游关联产业融合,拓展旅游产业功能,带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未来必定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2.2.1完善和拓展旅游产业链条的需要
      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能够实现有效的专业分工,降低成本,从而为旅游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其他产业链不同,旅游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以“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经营单位、旅游商品等核心企业为核心,以行业协会、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教育机构等为支持和辅助”的产业集群网络。各个网络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共同影响旅游产业的产出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并成为旅游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由于某市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广泛,某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整合、协调,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科学,且缺乏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带头进行市场整合,旅游企业存在同构现象,企业间相互协作意识不强。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旨在有效整合相关旅游产业资源,提升某市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机制,集团化、网络化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来改变企业现状,增强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重视旅游相关产业、辅助产业和设施的建立和健全,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社会事业的联合发展,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加强各类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建立诚信合作、公平竞争的良好关系 ,促进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2.2.2增加就业,提升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安定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本项目建成后,将需要众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可直接安排100余人就业,人均增加年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促进其他行业发展,可间接创造千余个就业岗位。促进某市市社会和谐安定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2.2.3增加政府税收,促进某市市经济发展
      旅游业经济带动性强,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研究表明,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的贡献率超过40%。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本项目建成的某市旅游博览中心项目,正常年可实现年营业收入*万元,上缴税收*多万元,为某市市实现旅游业“到2015年,力争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左右”的发展目标做出突出贡献。
      2.2.4提升某市市城市环境和形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刺激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旅游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发展城市旅游业对于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全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作为海滨城市的某市,处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拥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相对于内陆城市来说其所拥有的优势不言而喻。优越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日益完善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等是城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所在。
      本项目拟建设的某市旅游博览中心,通过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旨在成为某市市城市形象的一个对外展示窗口。项目建成后,对于扩大某市市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促进与其他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有重要意义。
      2.2.5推介山东省特色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的需要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济南、泰安、曲阜为首的“山水圣人”旅游区;某市、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华、民族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蒲松龄故居为主题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题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梁山、阳谷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等等,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拥有显著的地域印记。
      本项目将通过设立山东省各地代表景点的特色微缩景观展示的方式,深入挖掘各地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宣传推介当地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一方面可以使游客产生与直接游览相比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初步感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游客进而实地实景游览的兴趣,有助于增强我省旅游的文化氛围,改善旅游的文化形象,提升各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中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2.6促进某市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本项目作为旅游业项目,将促进某市市旅游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抗衰老中心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样本案例/1211】]
[文化旅游展演中心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样本案例/1211】]
[阿胶保健品生产可研报告【项目样本案例/1211】]

或许你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济南远翔神思 About us
拨打400免费电话,立即开启您的项目报告编制计划!

济南·远翔神思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市场部:0531-55503525(业务联络)
咨询部:0531-81916325(资料传真)
全国400热线:400-688-0652(免长途费)
24小时咨询热线:13793187479
EMAIL:999@jihuashu.net
QQ:7967621, 1725177029, 11581305
办公地址:济南·天桥区新菜市街17号
  世宏商务中心16-205室

携手远翔神思  5大合作保障
项目计划书

远翔神思典型客户案例
商业计划书
  (2007~2011年案例



商业计划书及可研报告电子资料库,仅售68元!

最新文章
文章页自定义模板在主题的INCLUDE目录下的ARTICLE_SELF_MOUDLE.ASP
最近评论
访客留言
Copyright 2010 济南远翔神思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版权.全国统一客户热线:400-688-0652 咨询QQ:11581305 7967621 1725177029
注册办公地址:济南·天桥区新菜市街17号世宏商务中心16-205室 电话:0531-55503525传真:0531-81916325 手机:13793187479 邮箱:999@jihuashu.net


【本站关键字】项目计划书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项目建议书,投资计划书,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融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评估,资金申请报告 设计者 :济南远翔神思咨询公司
最后修改:2011年1月28日